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讯(记者许文秀)近日,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学院学生赴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、三峡大坝坝区、潜江市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现场,开展大思政课社会实践,开启一场聚焦生态保护、产业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调研之旅。
团队实地参观了五倍子基地、武陵山(湖北)野生动植物标本馆、五峰县精制茶厂、五峰县档案馆、民族博物馆,深入五倍子生产车间,从林-药-蜂产业融合模式的构建,到粗加工、精加工全流程,直观感受产业增值路径,探寻生态农业发展密码;聆听珍贵史料背后的故事,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脉络,红色基因在交流中愈发清晰。
在三峡大坝坝区,团队成员首先对三峡大坝主体工程进行实地考察,近距离感受大坝的雄伟气势,直观认知其在防洪、发电、航运等方面的核心功能。随后在三峡工程博物馆,通过珍贵史料陈列、多媒体互动展示,系统梳理工程从规划论证到施工建设、最终建成的伟大历程,回溯大国重器背后的奋斗故事。
调研中,团队聚焦大坝及附属产业对周边乡村发展的影响展开深入探究。在经济维度,考察发现,大坝带动了区域旅游、航运物流等产业崛起,为周边村民创造了旅游服务、特色农产品销售等增收渠道,激活乡村经济新动能;生态层面,团队围绕库区生态修复举措、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开展调研,了解到一系列守护绿水青山的实践,见证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的努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五峰县档案馆协助团队查阅档案资料,挖掘出大坝建设过程中历史文物保护的动人故事。从古建筑整体迁建留存历史风貌,到运用数字化技术对珍贵文物进行记录传承,让团队认识到大型基建工程与文化保护并行不悖的可能性,感悟到工程建设背后深厚的文化守护内涵。
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大思政课社会实践调研,打破传统课堂局限,拓宽团队成员视野,提升了思维、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,为大学生了解国情国策、培养政治素质、明确角色定位,贡献青春力量奠定了坚实基础。【责任编辑:黄培】